课间操时间大跳鬼步舞? 专家:可弥补学生活动强度不足
四川凉山州喜德县则约乡中心小学校长阿说木加最近一不小心成了网红。他带领学生在课间操时间大跳鬼步舞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引发网友热议。回忆起自己中小学时期做的传统广播体操,众多网友在感慨自己“生不逢时”的同时,不禁也在质疑:鬼步舞这样的流行舞,真的能够代替广播体操吗?
对此,专业体育从业者给出了建议:二者结合,效果更佳。
广播体操动作编排遵循身体运动逻辑
“第二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在每个人的青春回忆中,都或多或少会出现从操场的大喇叭里传出的这个浑厚男声。
“1950年,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希望学习其体育制度,广播体操就是其中一种。当时苏联的广播体操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有卫生操、辅助性体操、器械体操三种,体育代表团回国后受卫生操的启发,编排了一套自己的广播体操。1951年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放广播体操音乐,之后中小学校每天集体做早操成为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说起广播体操的由来,原国家男子手球队代表选手、训练狮教学培训主管胡瀛介绍道,目前我们中小学时期每天坚持的课间操,是1998年教育部在大众广播体操的基础上衍生设计的,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广播体操。
然而无论是大众广播体操还是针对中小学生的课间操,动作都比较简单,节奏也相对缓慢,它能起到锻炼的功效吗?广播体操在动作编排中遵循怎样的原则?
事实上,广播体操看似随意的动作背后,是一套科学的身体运动逻辑。“广播体操的动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伸展运动,包括对身体的各个关节和韧带的拉伸;第二是各类跳跃运动。二者相结合,能够让身体完成激活—功能性拉伸—基础性体能训练的完整过程。”胡瀛说,尽管运动强度不高,但通过广播体操的练习,长期保持一个生产、学习姿势的工人、学生能够促进自身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力量和肢体协调性,心肺功能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广播体操的这一设计逻辑使得这一运动方式几乎全民适用,胡瀛介绍道,一般而言,3岁—65岁之间的人都可以通过广播体操锻炼身体,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人同样可以选择这一运动方式。“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在练的五禽戏,其实就与广播体操相似,只不过动作相比广播体操动作更加复杂,因此可以说广播体操是全年龄段适用的。”胡瀛说。
鬼步舞可起到全身性的训练促进作用
由于动作简单易学、强度循序渐进且能够锻炼到全身,加之对运动场地、器械的要求都较低,广播体操天生带有极强的易普及性。但是这种强度的锻炼是否能够满足一个人日常的运动需要?
胡瀛表示:“对于青壮年人群来说,需要中高等强度的运动来满足身体需要、提高身体运动机能,仅仅依靠广播体操,这个运动强度确实有些低。”
而鬼步舞加入课间操,刚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中小学生运动强度不足的问题。
鬼步舞属于一种力量型舞蹈,以动作简洁、快速有力、节奏感强为其主要特点。与这个名字所带来的联想不同,这种运动方式能够活动到的不仅仅是下肢。胡瀛介绍:“鬼步舞包含大量的跳跃、踢腿、踩踏、转身等动作,在跳跃、踢腿、踩踏的同时伴随着脚步节奏移动,这就需要关节上的转换;同时舞蹈动作中还包括手臂动作衔接和对核心肌群的使用和控制,可起到全身性的训练促进作用。由此一来,人体上下肢的协调性、爆发性、柔韧性、关节稳定性、局部肌群力量等方面都会得到增强。”
“其实鬼步舞的适用人群跟广播体操的适用人群是相似的,只要身体没有大的损伤都可练习,只不过对于身体不协调、节奏感不强的人群,可能需要更多的学习和训练。同时,由于鬼步舞可根据音乐节奏的不同有很多种不同的编排形式,因此其强度也可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调整。”针对大众普遍关注的,练习鬼步舞是否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的问题,胡瀛表示,“任何运动都可能给身体造成一定伤害,为避免因运动带来的运动损害,就需要我们在运动前做好热身工作,在运动后则要注意拉伸和放松。”
青少年每周应有3—4次高强度运动
以鬼步舞为代表的新型课间操的流行并不意味着传统广播体操的全面退场,从科学锻炼的角度来看,两种方式结合效果更好。
胡瀛认为,鬼步舞在中小学生之间的流行得益于其自身特点:“鬼步舞带有更强的趣味性,其活动节奏、音乐编排、舞步设计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且鬼步舞比较新颖,更容易吸引青春期的小孩;在动作呈现上,广播体操以静态为主,鬼步舞则以动态为重,更符合青少年的身体机能状态。”
但鬼步舞和广播体操之间,不是一个“流水前波让后波”的过程。“广播体操延续至今,带有一定的标准性和适用性,同时根据时代特点,也一直在发展改进。”胡瀛表示,广播体操结合鬼步舞在课间操中的锻炼效果会更好。“做任何有运动轨迹和动力链,需要全身协调发力的运动都需要热身,而广播体操中的拉伸动作,刚好可以用于完成鬼步舞中需要用到的关节、韧带的热身,因此,在广播体操后去跳鬼步舞就更好。”
不过,无论是广播体操还是鬼步舞,仅仅依靠每天半小时左右的课间操,都无法满足青少年的运动需要。胡瀛建议,针对青少年群体,在每天保持1小时活动的同时,每周还应该安排3—4次高强度运动,每次运动时间需要在1小时,运动过程中目标心率要达到每分钟180次以上,如体能训练科目、速度跑、耐力跑、机能性锻炼、竞技比赛等。(实习记者 娄玉琳)
相关文章
- 花式蹲练全身
- “花式”蹲练全身 选择合理锻炼方式做健身达人
- 花式蹲练全身
- 帮“小胖墩”减肥这事儿有了十年目标
- 花式平板撑,练出八块腹肌
- 运动不够走路来凑?健步走,这些“坑”别踩!
- 登山远足遇到危险如何应对?这些急救措施要牢记
- 跳绳,看着简单跳着难
- 减肥重在减体脂,吃的太少很“难瘦”
- 课间操符合学生兴趣很重要
- “花式”课间操走俏给学校体育带来哪些思考
- 十个技巧加快运动恢复
- 身上最难减的几块肉
- 社区运动会,让邻里情更浓(体坛观澜)
- 天气转凉,科学“动起来” 专家:热身活动不可少
- 这样夜跑,才能远离运动性猝死
- 护心运动全人群指南
- 聪明运动更健康 不同年龄运动方案要选对
- 运动能强体抗病 五种运动既瘦身又锻炼心肺
- 根据足弓选跑鞋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快读
推广链接
文章随机推荐
一周热门文章推荐
- 课间操时间大跳鬼步舞? 专家:可弥补学生活动强度不足
- 惊心动魄900秒!“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归来
- 电力缺口有多大?湖南、浙江多地拉闸限电
- 疯狂!时代少年团成员丁程鑫喊话私生饭:让我回家
- 王自健前妻凌晨发文疑回应家暴:用用脑子,也好好做个人吧
- 元旦春节将至,多地现本土疫情,假期能安心出行吗
- 内容淫秽不堪!山西吕梁一校长强迫初中女生写性行为检讨
- 完成续约手续,郎平确认将带队至东京奥运会结束
- 太尴尬了!克拉玛依一男子翻护栏被卡,获交警“公主抱”
- 痛心!心脏骤停,成都一民警牺牲在疫情防控岗位
- 你的2020搜索账单!微信年度账单上线,网友:原来我这么有钱
- 川航确诊飞行员妻子行动轨迹更新,成都建工:曾在食堂用餐
- 身背7条人命,潜逃20年!劳荣枝案将于12月21日开庭审理
- 东北虎也扛不住哈尔滨的冷?航拍角度像一堆毛毛虫?揭秘“百兽之王”如何过冬
- “我就穿了一条裤子,实在是太冷了”男子偷走了别人的防风衣,小偷下手的这些奇葩理由太好笑了